君为女萝草,妾作兔丝花。轻条不自引,为逐春风斜。百丈托远松,缠绵成一家。谁言会面易,各在青山崖。女萝发馨香,兔丝断人肠。枝枝相纠结,叶叶竞飘扬。生子不知根,因谁共芬芳。中巢双翡翠,上宿紫鸳鸯。若识二草心,海潮亦可量。
译文: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,从军远征,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。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,从不珍惜七尺身躯。奋勇搏杀,没人敢上前招应,气宇轩昂,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。陇下黄沙弥漫,上面白云飘飞,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。辽东少妇年方十五,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。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,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。
赏析:
1、主题及内容介绍
这是一首杂言古体诗,也是一首边塞诗。诗歌描绘了戍边豪侠的勇猛潇洒形象,以及其因见白云、闻羌笛触发的故乡之思,表达了离别之情与征战之苦,语言含蓄顿挫,情韵并茂。
2、写作手法
铺垫:“少小幽燕客”交代男儿出身地,因幽燕自古多慷慨之士,为后文刻画其刚勇犷悍形象埋下伏笔。
情景交融:“未得报恩不得归”中,“黄云陇底”的苍茫之景与“报恩”的壮志、“不得归”的复杂情致交融。既通过景的雄浑显其报国决心,又以“不得归”的直白话语透露出思乡柔情,景中含情、情由景生,刚柔并济展现人物内心。
侧面描写:“使我三军泪如雨”不直接写某一男儿落泪,而通过描写三军将士因羌笛声集体泪如雨下,侧面烘托笛声的哀怨及征人思乡之深。以众人之态衬个体之情,避免直抒的直白,含蓄地展现边塞男儿铁骨下的柔情。
首尾呼应:开篇以“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”点明主人公的身份与边疆征戍的背景,塑造出豪迈刚勇的大丈夫形象;结尾以“使我三军泪如雨”收束,通过三军闻声落泪的场景,既呼应首句“男儿”的征人身份,又以柔情反衬其铁骨——前写其“轻七尺”“杀人莫敢前”的悍勇,后写其被乡音触动的深情,首尾形成“刚”与“柔”的对照,完整勾勒出边疆将士既英勇报国又心怀乡情的形象,使诗歌在壮怀与哀婉中收束,余韵悠长。
正衬:“黄云陇底白雪飞”以辽阔昏黄的原野、纷飞白雪的苍凉之景,正衬主人公勇战豪放的气概。苍凉壮阔的环境与人物的豪迈精神相互呼应,景的雄浑强化了人的刚健,二者融合凸显边塞男儿的飒爽形象。
3、分段赏析
“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”两句是全诗的总起。“男儿”二字先声夺人,勾勒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形象;“少小幽燕客”则交代主人公籍贯,幽燕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,为后文刻画其刚勇犷悍的性格埋下伏笔。
“赌胜马蹄下,由来轻七尺。杀人莫敢前”三句是对男儿气概的集中展现。他在马蹄翻飞的驰骋中与人赌胜,向来不把七尺之躯放在心上,一旦上了战场便奋勇杀敌,令敌人胆寒不敢上前。“赌胜”“轻七尺”“莫敢前”,将男儿视死如归、骁勇善战的精神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,仿佛让人看到他在沙场上纵横驰骋的飒爽英姿。
“须如猬毛磔”五字是对人物外貌的细节刻画。诗人抓住胡须这一特征,用“猬毛磔”来形容,既写出胡须短、多、硬的特点,又通过这一外在表象,展现出主人公英猛刚烈的气概,以及杀敌时须髯怒张的威慑神态。短短一句,以形写神,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一个铁血男儿的鲜明形象。
“黄云陇底白雪飞,未得报恩不能归”两句笔锋一转,“黄云陇底”描绘出边疆原野的辽阔与苍凉,“白雪飞”更添苦寒之意,在这样的背景下,主人公的形象显得愈发豪迈悲壮。“未得报恩不能归”一句,连用两个“得”字,斩钉截铁地表达了男儿志在报国的决心:既因未报国家之恩而坚决不回故乡,又暗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。前句节奏短促,后句改用七言和平声韵,在声调的变化中,既体现了景中含情的韵致,又将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细腻地展现出来。
“辽东小妇年十五,惯弹琵琶解歌舞”两句引入新的人物形象。年仅十五岁的辽东小妇,擅长弹奏琵琶、能歌善舞,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她的妙龄与才艺,虽未直接描写其容貌,但“惯弹琵琶”“解歌舞”的表述,已让人联想到她的灵动风韵,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伏笔。
“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”两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。辽东小妇转而吹奏起羌笛,那幽怨的“出塞声”饱含边疆的悲凉,瞬间勾起了三军将士的思乡之情,以至于“泪如雨下”。诗人并未直接描写主人公落泪,而是通过“三军泪如雨”的侧面烘托,让读者感受到那股强烈的思乡情绪已弥漫全军,主人公自然也在其中。这种“烘云托月”的手法,含蓄而精炼,既避免了直露的表达,又将征人内心的柔软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,与前文的刚健豪迈形成鲜明对比,凸显了战争对人性的触动。
4、作品点评
全诗十二句,风格奔腾顿挫又飘逸含蓄。首六句一气呵成,至“须如蝟毛磔”稍作停顿,“黄云陇底白云飞”忽转飘逸,“未得报恩不得归”再作顿挫。继而引入辽东小妇,以“今”字点明“羌笛出塞声”,与前文“幽燕”“辽东”呼应。最后以“使我三军泪如雨”收束,将首句少年男儿纳入其中,全诗脉络贯通自然。
上一篇:陌上桑
作者:夏先生
地址:湖南省衡阳市
电话:18974700704
邮箱:19793721@qq.com
QQ:19793721
免责声明: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,且已竭力规避使用“极限化违禁词",如不慎出现仅代本站范围内对比,不支持以任何"违禁词”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《广告法》的变相勒索行为!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,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,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,谢谢。 湘ICP备2025126303号